潮新闻 记者 郑文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又到一年3·15。就在今晚8时,备受关注的3·15晚会将于在央视财经频道准点开播。
对黑心企业来说,每年晚会都是一个不眠之夜。有网友调侃,“3·15晚会最忙的是电商平台的技术运营”。因为,为了和曝光企业撇清关系,电商平台总会在第一时间屏蔽或下架涉事产品。
去年3·15晚会上,“土坑酸菜”、翡翠直播卖假、网络水军、弹窗广告、骚扰电话、医美培训乱象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被曝光,哈啰等公司被点名。
时隔一年,这些被曝光的企业现在怎么样了?今年谁会被点名?潮新闻记者进行了梳理——
去年晚会最大的爆点,就是“土坑酸菜”事件,曝光的酸菜生产场景中,工人光脚站在酸菜上,随意踩踏,烟头也直接丢弃。该事件导致当地酸菜行业大整顿,5家涉事企业及责任人累计被罚款超990万元。
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领域,也一直是3·15晚会的重点关注对象。
被曝光企业包括连锁餐饮品牌、食品供应链上游企业等。此前,各届晚会还陆续曝光过添加剂勾兑的“傍名牌”饮料、掺有敌敌畏的养殖海参、过期汉堡、瘦肉精羊肉和没有红薯的“红薯粉条”造假事件等。涉事企业有的被吊销执照,有的法定代表人被处以顶格罚款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有近1388.5万家餐饮相关企业,16.55%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。食品安全涉及生命健康权益,是民众最关切的问题,也是监管的一大难题。
预计今年3·15晚会曝光食品餐饮行业的概率仍然较大,食品卫生及非法食品添加物仍是重点曝光问题。
从过去12年3·15晚会曝光的行业分布来看,互联网行业被曝光的频率最高、时长最长。主要包括违规收集或使用用户个人信息、违规推送广告、欺骗误导用户,造成用户信息泄露,滋生垃圾信息、骚扰电话、信息冒用、诈骗等问题。晚会上通常采用实验手段及技术专家解读的方式,来验证曝光问题。
用手机浏览网站,没有留下电话,却接到了相关行业的推销电话——围绕骚扰电话这条黑色产业链,一批企业在去年3·15晚会上被曝光,骚扰电话给这些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,有的公司一年纯话费收入近一个亿。这些涉事企业中,有的公司目前已注销,有的公司曝光后股价大跌,此后整体下行。
“直播带货”近几年很火。随手打开一款直播电商APP,映入眼帘的便是形形色色的主播和风格各异的直播间。去年3·15晚会首次曝光了直播带货新业态下出现的问题,涉及直播带货诱导打赏、虚假宣传、价格误导等。
随着行业发展,大量新从业者涌入,增加了行业规范难度。去年11月,抖音带货“一哥”疯狂小杨哥被曝涉嫌虚假宣传。之后,央媒发文评头部带货主播遭打假:不能总以下架了之。多起争议事件,凸显直播带货引发的消费乱象。
随着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发展,消费纠纷不断增多。去年3·15晚会曝光了医美培训乱象,涉事企业有的已经注销,有的被罚款12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,2015年至2020年,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,增长近14倍。许多消费者对医美的科学性、合法性、安全性的认知仍然相对局限。由于行业缺少规范和标准制约,并且市场监管力度不足,致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每届晚会过后,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被曝光,行业敲响警钟。那今年3·15晚会谁会被点名呢?有多家舆情分析机构对曝光行业进行了预测。比如苗建研究院认为,食品、直播电商、互联网、餐饮、汽车、弱势消费群体、房地产、大健康八大行业或领域的相关议题最有可能登上今年3·15晚会。
此外,从中国消协发布的消协组织年主题重点工作安排中可以看到,直播带货、预付式消费、大数据“杀熟”、智能化产品、电子设备、养老产品、婴幼儿产品、网络购物、汽车消费、房屋购买与租赁等问题和领域,也可能是今年3·15晚会重点曝光的领域。
不过,再多、再精准的预测,单靠一场晚会或是一个权益保护日,都无法将社会上的消费侵权现象一网打尽。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一场持久战,而不仅仅只是“3·15”这一天,我们更需要企业、消费者和监管者共同携手,尊重与保护消费权益,才能真正实现365天“安心购”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