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克伯格到底是不是机器人?当年听证会,他的自律达到了恐怖的程度,他面无表情,逻辑缜密回答了所有问题,甚至整整10个小时,都没挪动一下地方!
(资料图)
2018年4月,马克·扎克伯格在美国国会接受了两天共10小时的听证会,就用户数据隐私、虚假信息、政治干预等问题回答了议员们的质疑。
这场听证会引发了全球关注,也让扎克伯格的形象再次受到挑战。扎克伯格在听证会上的表现,被一些网友和媒体调侃为“机器人”。
他的每个动作、语气、表情,甚至微笑的弧度,都显得僵硬、单调、缺乏情感。他多次重复同样的道歉和解释,也多次避开或拖延一些敏感或具体的问题。
那么他具体都做了哪些事情,让网友们怀疑他是一个“机器人”呢?
在整场听证会里,他一直重复说I was human(我曾经是人类)这句话。不少人觉得这句话好像听起来很正常,但英语语法非常严谨,这句话是过去时,意味着曾经是人类。
这是啥意思?难道现在就不是了?就算是口误,但是他为什么重复好几次都是这么说呢?而且其他场合也经常这么说,更加无法解释。
听证会持续时间足足有10小时,期间各种奇葩问题都有,有的问题让人听了就会感到愤怒或者想争辩,可是扎克伯格却始终面无表情,心理素质显得极为强大,情绪始终毫无波动。
这也是让人们怀疑的第二个原因,人是感情动物,就算再平静也会有一点情绪小波动吧,但是他整整十小时情绪都没什么变化,这真的是人类能做到的吗?
他在听证会的举动也十分奇怪,甚至说是僵硬也不为过。细心的人曾经分析过扎克伯格的微笑,每一次角度和位置都非常相似,而且还十分对称,不得不说“表情管理”也做的一绝。
不过这也很恐怖了,就跟好像设计完的机器人程序一样,让人们更怀疑他的身份了。
最离谱的还是他在这10小时的听证会上,未曾离开过坐垫一步。他真的不累吗?还有人开玩笑说,坐垫其实就是他的“充电器”。
看了以上几点,相信大家也十分怀疑扎克伯格到底是不是机器人了,毕竟没见过第二个这么极度自律的人。不过我们只要了解一下扎克伯格的成长经历,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还是有渊源的。
扎克伯格是一个技术宅,从小就对编程和创造感兴趣,不太擅长社交和沟通。他曾经公开表示自己不是一个自然的演说者,更不是一个自然的公众形象,这与马云那种演说型企业家完全是两种风格。
他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,对自己和自己的公司有很高的标准和期望,不愿意承认错误或失败,总是相信人们最终会做出正确的事情。
这导致他的控制欲极强,对自己的公司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,不愿意放弃或分享权力。
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,他也说过需要保持对企业的控制,这样我们才能继续专注于长期目标。这说明他并不信任何人,也不想将自己的企业拱手让出。
当然,一个企业家最经常面临的就是外界各种压力和危机,需要应对各种来自媒体、公众、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质疑和攻击,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公司的利益和声誉。
所以他对自己要求极高,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聊天软件社区中每个人的数据,这让他的精神状态也时刻紧绷着,毕竟在美国那地方,隐私可是大事,稍微一个不留神泄露,扎克伯格的企业可就毁了。
综合以上原因,扎克伯格可能在听证会上表现得像一个机器人,是因为他需要遵循一些预设的程序和规则,以应对各种复杂和敏感的问题。
而更多的,是他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罢了。他可能在试图展现自己的专业和冷静,以赢得议员和公众的信任和尊重。
扎克伯格真的是一个机器人吗?当然不是。他只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人类。
其实大家怀疑他的四点问题,其中就有一些矛盾。比如第四点,如果扎克伯格真的是机器人,那么他都已经能够完美运行前三点内容了,为什么还需要随时带一个坐垫充电器呢?显然是不合理的。
扎克伯格在听证会上的表现,或许并不能完全反映他作为一个人类的真实面貌。但是我们不能只凭借一些表面的现象,就对他进行判断和评价,他始终是互联网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。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